首页 > 回忆养生资讯 » 正文

疫情下全球家暴激增!联合国发出警告,被噤声的受害者都怎么样了?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创 点击关注 精英说

“总觉得家暴离自己很遥远,今天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恐惧、无助让我窒息,我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
2020年3月9日凌晨4点03分,42岁的李女士发出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
两小时后,她从十一楼坠亡。
3月12日,山西省灵石县公安局通报称其死亡原因系自杀,死前曾遭受丈夫家暴。
疫情期间,封城封路、酒店停业、社会焦点转移等因素
使家暴受害者的求助之路变得更为艰难
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眼下,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人都响应号召隔离在家,家庭似乎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最安全区域。但对很多女性而言,在隔离期间因压力、焦虑和沟通引发的夫妻冷战与家暴问题,正让家庭成为和病毒一样可怕的存在。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名家暴受害者正焦急地拨打求救电话:“我的丈夫不让我出门”,向家庭热线的工作人员控诉丈夫的暴力。
疫情下,家暴受害者们变得孤立无援,只得在电话中哭诉:“他是在尝试让我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切断外界对我的援助。”
据《时代》杂志,疫情期间许多女性即使受到家暴,
也因担心感染新冠病毒而选择不接受求助
图片源于@外事儿
事实上,类似事件正在广泛浮现。面对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以及对行动的限制,导致几乎所有国家中都出现了遭受虐待的妇女和女童数量的激增。
疫情期间全球家暴激增的情况,也引发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担忧。
4月6日,古特雷斯紧急发表声明,“对于许多妇女和儿童而言,最大的威胁就在他们本应该感到最安全的地方--自己的家中”,呼吁世界范围内采取措施,解决这一可怕的全球问题。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古雷地区的智慧中心,这名遭到丈夫殴打的妇女怀抱着自己最小的女儿。
图片来源:? UNICEF/Albert Gonzalez Farran
一场疫情,似乎成为了婚姻幸福与否的试金石。
自疫情爆发以来,据联合国的报告,黎巴嫩和马来西亚女性求助热线的电话数量比去年同月增加了一倍。在中国,增加了两倍。在澳大利亚,诸如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看到了五年来最多的因家庭暴力而寻求帮助的搜索。
而早在新冠病毒全球传播之前,全世界就已有三分之二的妇女一生中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与性骚扰,包括尾随、性挑逗、殴打、心理虐待、强迫婚姻、强奸、婚内强奸及杀害,最常见的施暴对象是她们的亲密伴侣及家人。
疫情,不过是家暴事件的一根导火索。
以爱之名捆绑女性
控制性关系黑暗无底
在中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六成是因家庭暴力…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图像与数字,一种熟悉的质疑声又一次出现:她们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离婚?为什么不逃跑?
在BBC热播纪录片《危险的爱》中,我们见证了暴力倾向的男友是如何一步步将女性逼向危险之境,也得以窥视反抗家暴的难与痛····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这位拥有高级混血脸的平面模特Danielle Lloyd在镜头前神采奕奕,高冷范十足,模特出道后荣誉颇丰。
她曾在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了“英格兰小姐”和“英国小姐”的称号,更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了性感封面照,星途无量。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但在Danielle Lloyd的自述中,却丝毫感受不到事业有成带给她的荣誉感与满足感。相反,镜头中的她精神恍惚,沉浸在无法言说的悲伤中。
原来,Danielle Lloyd深受家暴侵害,她的男友曾在长达2年的控制性关系中,一方面口口声声说爱她,哄着她;另一方面,以爱之名,一次次施暴,拳脚相向,暴力恫吓,给了她最深的双重伤害。
令她在一夕之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事业,更失去了往昔的快乐与自信。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回想起男友打她、侮辱她的画面与对白,令Danielle Lloyd陷在了自责与自我怀疑的泥沼中。脸上、身上抹不掉的一道道暗红伤疤让她曾一度想了结生命。
在模特事业起步的阶段,Danielle爱上了这位魅力十足的男孩,并随即离开父母。然而,谁能想到当Danielle在感情升温之际搬入男孩的公寓,这一切也预示着噩梦的开始。
男友把美丽的Danielle带到酒吧和朋友聚会,聊起事业小有起步的女友,他不曾展露出任何疼惜与欣赏之情。更让人奇怪的是,他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揪她的头发,发泄不满,拳打脚踢。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朋友们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回家后,Danielle身负伤痕。而这样的暴打则是男友对完美无缺的Danielle嫉妒与控制的表现。
事业劲头正盛的Danielle还是男友脱口而出的“垃圾”。
除了言语与肢体暴力以外,男友还对Danielle进行了人身自由的严格管束。Danielle外出买食物,必须得在20分钟内返回家中;去见异性朋友,如果回来晚一分钟,折磨与辱骂过后,男友力气使尽,疲劳睡去。
“我会回到自己的房间大哭一场,哭得天昏地暗,但我觉得他根本就不知道我那么伤心。”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Danielle一再忍让,男友越发肆无忌惮,暴力升级。他不仅控制了Danielle的社交朋友圈,还限制了她见父母及朋友的时间与次数。而Danielle对这一切的真相都轻描淡写,父母往往是劝和不劝分。
Danielle还将罪责揽到了自己身上:“肯定是我的错,都是我让一切发生的。”
男友事后不断向她认错道歉,“亲爱的,昨天晚上打了你是我的错,我也恨我自己,为什么这么冲动,我再也不会打你的,我保证。”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两年后,Danielle找机会逃回了父母家。
却不料,噩梦又一次随之降临,男友登门赔礼道歉,声泪俱下,跪地哀求,父母的宽恕与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珍视再次将Danielle推向火坑。
Danielle选择原谅,回到甜蜜的小窝,但却不曾想到等来了新一轮的暴力。
图片截取于纪录片《危险的爱》
这一次,男友把她的一边颧骨打掉,血喷涌而出。
因两年的无休止折磨,Danielle因此患上了创伤性应激障碍:“如今我还在挣扎的问题是,我不再愿意相信任何人。”
1/3女性受害者死于伴侣
但她们为何无法离开?
很多时候网友会质疑,为何Danielle没有及时控诉或者离开,而是一次次在爱情的蜜糖里选择原谅和宽容。
事实上,很多的家暴事件,并非受害者一句“我想离开”就能解决的。
更为残酷的是,大量的受害者会难以离开这段伤害性极强的关系。根据美国反家暴联盟(National Coalition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的数据表明,无法彻底离开的受虐者比例高达85%(Forbes, 201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人人都记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面对婚姻中的波折,这个可憎又可怜的家暴男选择了猜忌。妻子梅湘南离开,他又软下性子道歉认错,而在女主选择原谅后,将婚姻推入了家暴的黑洞中。
在疯狂施暴后,他也曾一次次地向妻子道歉、保证不会再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心理学中,这对应着施虐循环中的四个阶段——焦虑的累积期、暴力发生、施暴者道歉并寻找借口、暴力后的“蜜月期”。
无论Danielle还是梅湘南,从每个家暴受害者的自述中,都不难发现权力与控制是这段关系的核心,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虐待,有且只有一个目的:获取且维持对另一方的完全的控制。
更无力的是,当受害者终于醒过来要逃时,才知道“离开”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据美国家暴热线(2013)的统计,一个受虐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
“上一秒是亲密爱人,下一秒是地狱魔鬼”,真实描述了受害者所面临的处境。一位曾遭受过家暴的妇女说,“每一次离开,都需要我花上一年的时间计划、告诉他人、寻求帮助,直到我又一次原谅(选择留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去年,因“蒙娜丽莎仿妆”视频成名的美妆博主宇芽受到男友家暴后,决定奋起发声,在大众面前公开与前男友交往时的亲身遭遇。
视频中,瘦弱的宇芽拼命用脚抵着电梯门并大声呼喊求救,可还是被大力的男友拽出电梯,一顿暴打。10天后,宇芽的肩膀摔成了尾椎骨折,这已经是她第五次被家暴。
在宇芽的哭诉中,她同样经历了男方在家暴后“向我道歉、示好”,“跪下求我,并发誓不会再对我动手”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施暴者反复用“只是一时情绪失控”、“我是为你好”向受害者灌输,还通过假意示弱,混淆真实,他便轻易达到对其心理操控和洗脑的目的。
这一切,就如同宇芽选择继续待在男友的身边,甚至从自身找问题,用“他其实对我还是挺好”进行自我欺骗;Danielle在权衡伤痛和爱情后,选择了信任与容忍,继续珍惜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长期的绝望和无助,一方面会让受暴者习得性无助,甚至发展成受暴妇女综合征(一种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另一方面,来自家庭支柱、子女、社会压力…都是受暴者离不开暴力的重要因素。
被家暴者,往往是更善良和忍让的一方,有的时候我们会爱错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本身不值得去爱。
如果你正在面对家暴,请记住这不是你的过错,你也没义务去感化与改变他,你是值得珍惜的人,你只是爱错了人,勇敢地离开他,利用法律的武器、国家的保护,将自己从深渊中拉出来。
如果你身边的人正在遭受家暴,不要再劝她一味忍让,如果是朋友,是亲人,你应该明白,忍让换不回幸福,只会将她推向无边的黑暗。如果你爱她,请帮助她取证,协助法律保护她,请将这篇文章转发给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家暴是文明社会的暗红伤疤,抵制家暴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鼓励那些已经站出来的“你做的很对”,去反思如何才能让施暴者停止暴行,全社会一同帮助家暴受害者降低维权成本。
否则,在一个施暴者能够轻松脱身、社会不能给予足够支持的大环境下,谁又有资格苛责家暴受害者“你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
后台回复关键词【女孩】
关注柬埔寨被父母贩卖的雏妓
与她们令人心碎的故事
作者::Anna。在四维空间永葆热情与好奇的探索者。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纪录片《危险的爱》
新京报书评周刊《宇芽之后,蒋劲夫再爆“家暴”:女性打破沉默,平均要经历35次家庭暴力》
Vista看天下《经历五次家暴才分手的她,活该被骂“窝囊”吗?》
外事儿《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家暴案件激增,各国如何应对?》

原标题:《疫情下全球家暴激增!联合国发出警告,被噤声的受害者都怎么样了?》
阅读原文

标签:图片 暴力
火神山医院将整体移交军方
54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