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养生资讯 » 正文

开封爷们儿,无需亮剑的侠气人生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有时候做梦
我梦见最大的遗憾
再往下面该咋办
俺这些老的一走(去世)
年轻人还能学到啥东西
如果不能传承下去
那以后慢慢就灭绝了……”
朱文卿|开封太祖门掌门人
Made in 开封

当听到上面的感叹
我以为采访即将在感伤中结束
虽已是花甲之年
但身材依然魁梧健硕的朱文卿老爷子
直直地挺着腰杆望着窗外
片刻的若有所思后
幽幽地说了句:
“咱开封人呐,侠气……”
「侠气」
这倒像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
又更像对开封人精神标尺的一种定义
细细琢磨这个开封爷们儿说过的话
似乎渐渐明白这其中的真意。
1
“拳是为散手服务的
就相当于攻与防
最后就要落到攻与防上
这是武术的精华
武术要注重基本功
不能飘,做人也一样!”
正如老爷子所言
武术的精华最终要落到攻与防
一定要基本功扎实
才能进退有度,攻防自如
而做人的关键也一样
一定不能飘,要实实在在。
这更像是一种极简风的人生哲学
看似简单质朴,其实是
历经人世百态后一种纯粹的心境沉淀
做人,就要真实
否则,你打出的拳都会是漂忽不定
开封人的侠气里
「真实」一定必不可少。
2
“俺这个门派叫「太祖门」
「太祖门」在宋门里
俺老师在太白胡同,外号‘赛智深’
师爷‘何大刀’,当年冯玉祥封的名儿
解放前,开封当时还是省会
冯玉祥在省府操场演练
俺师爷何福同拿一口大刀
趿拉个鞋上场
站定后,浑身一抖
一场练完,冯玉祥叫好
封他称号——‘何大刀’。”
朱文卿师爷“何大刀”
“刘玉华,‘双刀刘玉华’
俺师姑,武术9段
1936年中国队第一次正式参加奥运会
当时在德国柏林
她也被选中
这是太祖门上辈儿的传承
一直延续下来。”
刘玉华(右一)征战1936年柏林奥运会
讲起「传承」
朱掌门话语里流露出藏不住的骄傲
这骄傲并非是对功夫高低的一种标榜
而是从内心,一种精神上的敬畏和延续
他所赞叹的
是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时
门派前辈的挺身而出!
朱文卿师父
不管是冯玉祥点兵
“何大刀”一人一刀只身前往
还是刘玉华征战柏林奥运会
把中国武术正式带上世界舞台
亦或是抗战时期开封城外
一位太祖门长辈独自赤手空拳
解决掉几名日本兵后被援兵乱刀捅死
这些,应该就是骨子里的侠之大义
一种默默积攒于心底的民族责任感
这不仅是太祖门的传承和骄傲
更是开封人侠骨铮铮的代表。
3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李白)

再读起李白的这首《侠客行》
感受更多的
不是潇洒剑客凌厉霸道的刀光剑影
而是对“一诺重于五岳,信义长过千秋”
这种「侠气精神」的赞叹!
《侠客行》原型|典故-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国(今开封)一个监门小隶侯赢,和另一位城内市井屠夫朱亥,为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信守承诺,献计并助其窃得魏国兵符。朱亥更于阵前一锤敲死十万大军主帅,信陵君最终成功率领部队吓退攻打赵国的秦军,赵国得救。
事后,侯赢觉得窃取兵符有愧于魏国,拔剑自刎。朱亥后陪同信陵君出使秦国,秦国国君看他勇猛无比,就动了挖墙脚之心。朱亥死活不答应。于是秦王命人把朱亥和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威胁他。谁知,朱亥拔出双锤大吼一声,却把老虎吓得趴在地上丝毫不敢动。秦王看连猛虎都怕朱亥,便将他囚禁了起来。朱亥一看回国无望,便愤然以头撞柱,柱子断了人还没死,又自己用手扯喉,最终喉断而亡。
两个千年前开封的市井小民
因重承诺、重信义
一直被称颂至今
还被“诗仙”李白写进诗中顶礼膜拜
开封爷们儿从战国时期
就已将侠气中的“重守承诺、忠于信义”
当作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坚持
相信这种精神
早已深入血脉,代代相传。
4
“早上起来去活动以后
最想吃的就是羊肉汤
羊双肠,弄个锅盔一泡,咦,可得劲
有时候和朋友一起
按二两(白酒)顺顺,可美!”
侠客不光要有好功夫
更要有一副好胃口
一份吃遍天下快意洒脱的心境
最最重要的,要可以约上
三老四少,三五朋友
时不时的「按二两顺顺」
这种不为世事所困扰
自当享受生活的自由心态
着实是开封城和开封人的真实写照
如果生活在这儿
你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打招呼的方式
“们儿(爷们儿),走,弄二两顺顺吧!”
在这,「弄二两顺顺」
不分男女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洒脱不羁的
即尊重生活,又享受生活
快意豁达,侠气心境。
5
“练拳不练法,练一辈子也白搭
出拳如放箭,回拳似火烧
身法如游龙,又要像燕子穿林
开封流派多,主要在解放前
朝代多,过去是大都市
流派不同
各种流派都有它的方法和实用的东西。”
「功夫」,对于侠气的开封人来讲
是永远的绕不过的话题
这应该就是一种情结
一种不知从何而来
但又萦绕心头的念想。
这个城市
永远不缺少会功夫的人
也一直流传各种各样与功夫有关的故事
在这里,无需亮剑
空气中弥漫着的,就是足以酝酿侠气的养分
也正是这座城几千年下来的沉淀
赋予这一方生灵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再晚几年,我也不能教了
现在不管怎么样
多少还能弹腾,哈哈哈……”
「侠气」说到最后
归根结底,恐怕还是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这一丝丝与生俱来的寂寞吧!

标签:开封 一种 生活
安徽明确了!这类人无需缴费!
卧龙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