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新闻资讯 » 正文

[观察者网,观察者,观察者网社区,观察者社区,风闻]香港反对派最应该读的一本书:《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王若愚原创作品】

承蒙“博集天卷”惠赠杜叶锡恩作品《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版),在工作之余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认真拜读。我先后在香港工作过10个年头,文章中提及的那些地名好些个都曾经去过,说起的那些事件大部分也有所了解,但是通读全文之后,依然有了对香港社会、历史、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香港问题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杜叶锡恩女士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作者于1951年抵达香港,在这座“东方之珠”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由于她的身份、立场和经历,她关于香港殖民历史的记录,也极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为我们解读香港提供了一份极富价值的文本。

首先,虽然她是英国人,能够因为自己的国籍获得与上层接触的机会,但是却与那些乐享奢侈、对社会民生问题不闻不问的香港殖民统治者截然不同,因而她始终是带着批判的立场去记载和各位署长们打交道的经历,还常常因为他们的尸位素餐而激愤落泪。

其次,她虽然大部分时间住在寮屋区,为帮助贫困人口而不懈努力,但她又有外籍人士身份的保护,因而常常能够直面敲诈勒索的底层公务员、无恶不作的三合会分子,而又能不受非法侵犯,保证自己的安全。

再次,她不但是一个社会活动人士,还因为自己在社会领域的威望和成就,先后担任市政局议员、立法局议员和临时立法会议员,可以说是身居政治架构的中层,对香港政治体制和运作方式有独特的经历理解。加之,作者还经历了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对港英政府和特区政府的两相对比,体会也更加深切。

可以说,杜叶锡恩女士是在香港急剧变化的历史时代,拥有着和殖民统治者相同血统、又用贫民立场和视野、还能以适当身份参与政治的独特身份,因而她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是多维、立体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可谓掀开了华服、露出里面满满的跳蚤。

500

作者用几乎白描的写法,记录下大量当时社会真实的画面,处处都暴露出不公、压迫和腐败。

比如,关于统治香港社会的秩序,作者说“英国殖民政府表面公正的法治只适用于外籍人士和某些有影响的富豪,而三合会则控制着大多数政府部门——如果不是所有部门的话——的所有政策的实施”,这就揭示了香港社会运行的明规则和潜规则。不过笔者倒是认为,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以儒学为主、道法为辅的治理模式也在发挥作用,这在新界和九龙城寨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当有人问起警察为何在警署内殴打无辜的市民以逼迫他们认罪时,那位警察天真地回答:“但是我们不能在大街上打他们,那样人们会看见的,你说是不是?”由此可见,殴打华人在他们心目中是理所当然、丝毫不需要产生些许羞愧的事情,只需要稍作掩盖就行。

以及,书中关于当时底层华人所承受的冤假错案和不公正待遇,都让人十分难忘而悲伤。笔者曾经去过“美荷楼”,实地考察过公屋政策的起源及给香港社会带来的影响。但杜叶锡恩却揭示了政策背后的黑暗,比如每当拆迁时都会在寮屋区临时“冒出”大量商铺,以在徒置区获赔相应的店铺,但真正以商铺为生的人却可能不获补偿。还有,故意焚烧寮屋逼走贫民,政府借此获取土地转让收入,而丝毫不顾那些可怜的无家可归者。作者经过多次呼吁,当局才在光秃秃的山顶允许重建木屋,但那儿没有任何水源,老年居民只能挑着水、拽着树根才能爬上山。由此可见,后人看到的关于公屋政策的评价,多是被蓄意剪裁、刻意美化过的,而当时的真实情况还需要亲历者来多作说明、以正视听。

500

美荷楼公屋。

香港回归以来,“港独”思潮愈演愈烈,回归后出生的一代,有不少“缅怀”香港殖民时代,把末代港督彭定康视为“民主之光”,多次在游行中打出港英旗帜,甚至要求英国政府重新殖民香港。为何他们没有经历过殖民时代,却对那个时代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以至于要求重新回到殖民时代?原因是复杂的,但在香港教育、媒体和历史书籍中,对殖民时代的涂脂抹粉、肆意美化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激进的年轻人构筑起一座英国统治之下的“幻想之城”。如果杜叶锡恩女士的书籍能够在香港广为传播,能够让那些年轻人好好地读一读,该会发挥多大的拨乱反正的作用呀?!只可惜,历史已经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实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探寻和遵从。

分析香港今天社会的问题种种,一个重要原因是彭定康实施“光荣撤退”战略,在香港政治社会等领域频频埋棋布子,为回归后的特区政府埋下了很多雷。杜叶锡恩女士在书中,直言不讳地声明她对于彭定康各类政策的反对立场,认为彭定康的到来“是一个相当不幸的事件”。

比如,香港在长期的殖民统治时期并未实行选举,却在回归之前“突然民主”,在立法会、市政局和区议会迅速、激进地推行全民选举,扶植符合殖民者利益的候选人上台,增加回归后特区政府掌控的难度。在征求意见时,杜叶锡恩表示,希望分阶段逐步取消委任议员,而非一下子全部进行民选。但彭定康对她的意见很不满意,很快下了逐客令。后来她才知道,英国女王早已签署了彭定康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所谓的征求意见纯属浪费时间。

500

杜叶锡恩女士也表达了她对困扰香港社会的又一大难题——选举——的看法。要求一人一票、进行普选一直是反对派及其支持者的立场,认为这才符合“民主”的要求。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年轻人正在受到误导,以为普选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事实并非如此。”作者概括认为,在过去的50年中,民主受到了扭曲,“民主”这个词已经背离了它服务人民的初衷,成了对人类最具欺骗性的概念之一。它变成了侵略和干涉世界许多国家内政的借口。

笔者感到,当今的不少香港年轻人把“普选”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从未反思所谓的“选票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主义、过度福利化、大量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等现实问题,以及施政措施和发展规划周期性推倒重来。那些激进的年轻人应该认真阅读本书,得到一些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500

杜叶锡恩女士大半生都致力于香港的教育事业,竭力为贫困人口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书中也记录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细节。比如,死板的政府官员规定光线必须从学生的左方透过窗户照进来,教室的门必须向外打开,消防楼梯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和高度,等等。

这些规定看似细致、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荒腔走板,成为公务员索要“茶水费”的契机:进贡的人可以轻易过关,而不愿意行贿的则会被卡住,根本没办法完成注册。作者是一个坚守原则的人,她宁愿去研究所有的规定、努力让自己的学校符合一切标准,也不愿意顺从潜规则去行贿。

然而现实是,她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并租用的教学场所,此前还能正常办学,但换到她以后却收到了“红牌警告”,无法拿到注册许可。她为了那些贫困孩子能够入学、避免重复他们父辈的命运而四处周旋,并接下了多个教职来增加收入、补贴学校运转,但现实却总让她失望。甚至在被逼无奈之下,她违心争取了1万元的资助,用于打点官员,并很快拿到许可。这样为公益事业全身心的付出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很多人在她的资助下改变了人生轨迹,并长期与她保持联系,这大概就是善举得到的最好回报。

500

在公屋屋顶创办的天台学校。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观察历史和社会、思考现实和未来的基本逻辑起点。香港回归23年多来,“一国两制”顺利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些年来“港独”势力逆势而动,“反国教运动”、“占领中环”、“旺角暴乱”、“修例风波”等问题接连发生,香港社会被黑暴笼罩,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

在《香港国安法》有力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作出决定之际,反对派及其支持者应该好好阅读一下《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全面对比一下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深刻思索一下适合香港的民主路径和实现形式,或许他们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才能在香港的繁荣稳定中找到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那些开历史倒车的人,也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全俏联合创始人婵婵,使用全俏分脂片需要节食吗]全俏联合创始人婵婵。使用全俏分脂片需要节食吗
私护美想赚钱找哪个团队。私护美刘总--伦娜综合门户网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