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生活资讯 » 正文

叙说地图|图说宝山地名:宝山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图溯上海 图溯上海图说宝山地名

宝山概览
街镇风采
地名掌故
宝山光绪《宝山县志》中的《全境图》《县城图》
宝山,今宝山区政府驻地。境地曾为明代的吴淞江守御千户所驻地。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建吴淞所新城。城垣呈方形,周长约2.4千米,高8米。城周环绕宽8米、深3米的城河,城内河道纵横。清康熙十年(1671年)因赈灾开设“施粥厂”时,属城厂。雍正二年(1724年)宝山从嘉定县析出,翌年该城即成为宝山县治所。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城厢市。1929年实行区建制时始称城厢镇。1934年改称淞阳镇。1943年分成淞阳、城厢两镇,城厢镇范围仅限于城垣以内。次年两镇合并,称城厢镇,习称宝山。1954年列为县属镇。1980年从宝山县划归吴淞区,并入友谊路街道。清末地图中的宝山县城(吴淞所城)
据清光绪《宝山县志》县城图所注,当时县城已初具规模,有各类建筑30余处,庙、署、殿、宫、楼、堂、院一应俱全。如县署、主簿署、监狱、典史署、社稷坛、先农坛等。在城中部石皮街、东门街、南门街、北门街相交处建有鼓楼,城东部有文庙建筑群。民国《宝山县续志》亦有:“邑城在全境东偏,周围仅三里,分东、西、南、北四门,以鼓楼为中心,纵横两大街贯之。东南北诸门皆濒海,无适宜港湾可集市舶,故商铺绝鲜,惟西门外街长一里余,早市颇盛,为贸易荟萃处”的记述。其后因历经潮灾和兵燹,原有古建筑几乎坍毁殆尽,现仅存清乾隆五年(1740年)知县胡仁济领筑的护城石塘“胡塘”(全长4.3千米),仍然屹立于东北沿江;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孔庙大成殿,现留存在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原临江公园)内。1949年后,城内除石皮街与南门街有零星商铺外,东门街、北门街、县前街、县佑街、新街两侧和弄巷中的民居多简房和瓦平房。城外的西门街为商业集中区,有肉店、布店、米铺、药店、地货行等30多家。饮食业中的宝山汤团和“脚板”年糕,以其质地细腻、糯软爽口而颇有名气,其传统制作工艺保留至今。居民除小商小贩外,多数务农,种植瓜果蔬菜、稻麦棉等。该镇兴办教育,开文明风气之先。清道光六年(1826年)设学海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教育家袁希涛创办县学堂。三十二年开办师范传艺所。三十三年办绘丈学校。1920年又兴办师范讲习所。以后师范学校及中、小学均有发展。宝山县城旧貌宝山县城古水关和古城墙遗址宝山孔庙大成殿(原文庙建筑群遗存)
该镇地理位置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中,王屏南率上海市民义勇军,配合十九路军在此抗击日军登陆。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中,营长姚子青率六百将士坚守孤城为国捐躯,写下中华民族抗日史上的壮丽篇章。镇南友谊支路宝杨路口建有。宝山烈士陵园”,安葬着为解放上海而英勇献身的1886名烈士的遗骸,高达15米的烈士纪念碑上镌有陈毅元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题字。今日宝山地区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镇容逐渐有所改观。1956年建临江公园。1958年辟友谊路,翌年通53路公交车,并陆续兴建自来水厂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70年代主要街路铺设沥青、水泥路面。原低矮草房、瓦平房逐渐为砖木结构平房、楼房所代替。在友谊路、友谊支路两侧建起多层建筑,形成水上新村、五埭头等新的居民点,市政和商业文化设施逐步完善。1978年,镇境被列为宝钢生活区。在农田上,新辟牡丹江、盘古、漠河、团结、密山等10多条道路,建成宝钢、密山、临江等新村。北沿长江南岸建起宝山集装箱装卸公司,使一个较为闭塞的滨江县城成为现代化的港口新城。↘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 叶?草
原标题:《【叙说地图】图说宝山地名:宝山》
阅读原文

标签:县城 地图
今冬首个暴雪预警来了!北京这周会下雪吗?
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反馈来了!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